功效指示
1.清熱祛濕用於濕熱黃疸,發熱,脅痛,目黃,口苦,咽幹。常與陳印、梔子、板藍根、虎杖同用。用於肝膽濕熱下註,外陰瘙癢,婦女白帶黃稠,外陰濕疹,男子陰囊濕疹,或睪丸腫脹熱痛。常與苦參、黃柏、車前子同用。
2.清肝瀉火,用於肝膽實火,兩脅脹痛,口苦,目赤耳聾,陰腫瘙癢,常與柴胡、黃芩、木通配伍,如龍膽瀉肝湯;對於肝火熾盛,目赤腫痛,恐流淚者,宜與梔子、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藥同用。
3.丁敬癲癇病用於肝經亢盛,熱盛之風,熱性驚厥,手足抽搐,常與黃連、牛黃、鉤藤等配伍,如梁靜丸。
用量及用法:3-6g,水煎服。
脾胃虛寒者禁用。
都說龍膽草味苦性寒,性沈。其達下焦,擅長清下焦濕熱,瀉寒瀉火,尤其是瀉肝經實火,是其特長,是治療肝經實熱、下焦濕熱的重要藥物。
小劑量的龍膽草,吃前煎服,可刺激胃液分泌,以健胃增食欲;如果飯後服用,可減少胃功能和胃液分泌。大劑量服用會刺激胃黏膜,引起惡心嘔吐、頭痛頭暈、消化功能障礙,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臟功能。服用多了可以減慢心率,降低血壓。
藥物鑒別:龍膽草、黃柏均為苦、寒、清熱燥濕之品,清下焦濕熱之功相近。而黃柏長於清腎火,能滋陰消虛熱,治療重點在下焦、腎、膀胱、大腸。龍膽草擅長瀉肝膽火,治療重在肝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