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鱗病,俗稱炸鱗,是壹種由細菌引起的疾病,多見於金魚,尤其是老魚,熱帶魚偶有發現。患病後,魚的鱗片全部豎起,向外張開呈松果狀,故又稱松果病。而且鱗片基部腫脹,儲存半透明液體,容易治愈。另外,除了鱗屑基部水腫外,還有壹種略帶透明的液體,內含血液,俗稱血炸鱗屑。血吹鱗片更難治愈。
在鱗爆後期,病魚腹部逐漸膨脹,看起來像珍珠魚,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冬天,魚類抵抗力弱,容易患這種病。
病魚表面粗糙,部分或全部鱗片像松果壹樣豎起。鱗片底部水腫,稍微壓壹下鱗片,就會有液體從鱗片底部噴出。有時伴有鰭根部充血,輕度皮膚充血,眼球突出。病魚沈入水底或失去平衡,腹部朝上,最後死亡。
嚴重者鱗如刺猬鬃,鰭基部充血,腹部腫脹,病魚臥於水底或水面,無活動,停止進食而死。
防治方法
對於這種患病的魚,在初春水溫升高後,可以投餵水蚤、劍水蚤、蚯蚓等活餌,增強魚的抗病能力,也可以有效預防這種疾病。
用2%鹽溶液浸泡5 ~ 15分鐘,每日1次,連續浸泡3 ~ 5次可有效治療本病。魚容器浸泡清洗後,應放在有陽光的地方,更有利於病魚的恢復。青黴素也可以撒在魚容器裏,也是治療這種病的有效方法。
用碘酒擦拭魚的表面,增加光照,將水溫提高到25℃,將病魚放入清水中也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