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纖維是壹種多糖,既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也不能產生能量。因此,它壹度被認為是壹種“非營養物質”,長期以來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然而,隨著營養學及相關科學的深入發展,人們逐漸發現膳食纖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於是,時至今日,膳食纖維已經成為學術界和普通百姓關註的問題,被營養學界公認為第七類營養素,與傳統的六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並列。
大約在壹萬年前,最早的農業社會建立後,人們開始選擇高脂肪的動物性食物,同時仍然大量食用高纖維的植物性食物來充饑。直到谷物粗加工技術的發明,埃及人才第壹次吃到“白面包”。後來,註重健康的古希臘人發現,當他們吃全麥黑面包時,他們的大便增加了。之後的很長壹段時間裏,人們對食物的興趣反復遊走在“粗糧”和“面米”之間。
我國人民的飲食以谷類為主,蔬菜水果為輔,不怕膳食纖維不足,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動物性食物的比例大大增加。壹些大城市的膳食脂肪產熱比從幾十年前的20% ~ 25%上升到目前的40% ~ 45%,而膳食纖維的攝入卻明顯下降。所謂“生活越來越好,纖維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