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不僅含有豐富的各種營養成分,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春筍味甘,微苦,性寒,能化痰降氣,清熱除煩,利便。《名醫別錄》寫明能“治口渴,利水道,益氣,久食”;《本草綱目》說“助九竅,通血脈,除痰生津,助消化腹脹”,尤其擅長清熱化痰。
現代醫學證實,食用竹筍具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的功效。當孩子患麻疹時,可以喝嫩竹筍做成的湯,使麻疹徹底出來,縮短病期;用竹筍煮粥對慢性腹瀉引起的脫肛也有很好的效果。現代醫學還認為,竹筍具有吸收脂肪、促進食物發酵、幫助消化和排泄的作用,是減肥者最理想的食物之壹。
鮮筍不宜多吃,每人每餐最好不超過半根。春筍雖然營養價值高,但性寒味甘,含粗纖維素較多。大量食用後難以消化,容易給胃腸道造成負擔,特別是對於已經有胃腸道疾病的人。尿道結石、腎結石、嚴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慢性腸炎、脾胃虛弱等疾病患者不宜多吃竹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