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進行的壹項有關兒童自制力的經典實驗-即有名的棉花糖實驗。實驗方法是,將壹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帶到壹間房子裏,裏面有壹張桌子,還有壹張椅子。研究人員先讓小朋友坐到椅子上,然後再讓他從桌子上挑壹種零食,可以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餅幹或者脆餅幹。假設現在這個小朋友喜歡的就是棉花糖,那麽他有兩個選擇。壹個選擇是,他可以現在就吃掉這塊棉花糖。另壹個選擇是,他也可以等研究人員出去壹會兒,通常是15分鐘,然後當研究人員回來後,如果他沒有吃掉面前的棉花糖,他就可以再得到壹塊棉花糖,也就是兩塊棉花糖。如果這個小朋友等得不耐煩了,他也可以選擇放棄,那麽他將立刻得到面前的這塊棉花糖,卻也放棄了獲得第二塊棉花糖的機會。
棉花糖實驗是壹個有關延遲滿足範式的經典實驗。在棉花糖實驗中,壹個小朋友等待時間的長短與他長大後參加“美國高考”SAT考試所取得的分數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不只是美國,這個實驗在世界多個國家都進行過,結果都非常類似。這壹實驗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註,也推翻了之前心理學家提出的智商能預測壹個人是否成功的觀點,從而自控力取代智力,成為決定壹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參閱《堅毅:釋放激情五堅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