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戶戶吃水餃,這個習俗是在冬至。
古語有雲:"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吃下壹大碗餃子,喝口餃子湯,之後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周身的寒冷都驅離了,因此從古至今都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俗語。
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淩晨1時為子時。“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
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征生活富裕。
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壹。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歷》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采用“平氣法”(即平均時間法)劃分節氣。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壹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古人把冬至當作壹個較大的節日,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另外,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古代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壹天要祭祖。有句俗話叫“冬節沒返沒祖宗”,外出的人,到冬至這壹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許多地區也把冬至當作團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