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 選自《戰國策·燕策》。記載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
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選自《戰國策》)
翻譯:
壹只河蚌正從水裏出來曬太陽,壹只鷸啄它的肉,河蚌閉攏並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河蚌也對鷸說:‘今天妳的嘴出不去,明天妳的嘴出不去,就會有死鷸。’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壹個漁夫把它們倆壹起抓住了。
寓意:
《鷸蚌相爭》講的是鷸與蚌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壹面,要相互謙讓,退壹步海闊天空,壹味地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鉆空子。做人要學會忍讓,否則兩敗俱傷只能讓第三方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