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裏常被蛟龍所竊,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2、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3、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4、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5、中國古代將每月分為“朔、望、廿”三個階段,分別對應類似於陽歷的上旬、中旬和下旬,“朔五”即第壹個階段的五日,即“初五”,而古代“端”有開端之義,因此“初五”也稱“端五”;按照天幹地支紀年法,農歷五月為“午”月,因此“端五”又稱“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