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秋節是9月15日。
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據說此夜月亮最大最圓最亮。
從古至今人們都有中秋之夜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其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對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
節日起源
中秋節是由天子夕月、秋社、賞月以及月宮的傳說等多種風俗事項匯合而成的,它起源於先秦,最後定型於唐朝。
夕月即古代天子秋分祭祀月亮。《周禮·春官宗伯·典瑞》鄭玄註:“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史記·孝武本紀》裴骃集解引應劭語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拜日東門外,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現在北京的月壇,原名夕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秋分祭月的場所。
由於秋分的晚上不壹定有月亮,有月亮也不壹定圓,未免大煞風景,於是民間漸漸把秋分祭月放到中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