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中秋節是從哪個朝代開始成為固定節日的?

中秋節是從哪個朝代開始成為固定節日的?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代。

中秋節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對秋天月亮的崇拜演變而來。中秋節流行於漢代,這是壹個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時期,不同地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共同傳播。中秋節的習俗在唐代流行於中國北方。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可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朝。

北宋時期,農歷八月十五被正式定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有時令食品,如“小餅如嚼月,內有酥、餡”。

如孟淵《東京夢錄》說:“中秋之夜,妳家飾亭,民爭酒樓戲月”;而且“弦滿熱情,貼近居民。夜晚,它像壹朵雲。房間裏的孩子,甚至晚上的婚禮大戲;至於夜市,至於熟悉。”

中秋節習俗:

祭月是中國非常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崇拜活動。古代有“秋暮暮月”的習俗。夕月,即拜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的壹些地方,人們有在中秋節晚上崇拜月亮神(月母和月光)的習俗。

在拜月,壹個大香案被搭起,祭品包括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和葡萄。月下,把“月神”牌位對著月亮的方向,紅燭高燃。全家輪流拜月,祈福。祭月賞月緬懷,表達了人們的美好願望。作為中秋節的重要儀式之壹,祭月從古至今壹直延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