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長江、嘉陵江)流經的朝天門,曾是穆斯林宰牛的地方。穆斯林在宰殺了牛之後,只想要它們的肉、骨頭和皮,卻丟棄了它們的內臟。岸上的水手和纖夫把它們撿起來,洗幹凈,倒進鍋裏,加入辣椒、胡椒、姜、蒜、鹽等辛辣的東西,煮熟,以滿足他們的胃,趕走寒冷。所以重慶的火鍋起源於朝天門碼頭。但是,無論是在江北,還是在重慶朝天門,重慶火鍋起源於江邊、碼頭都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巴基斯坦和蜀國有“敬味”、“麻辣鮮香”的飲食習慣,所以用辣椒、花椒調味,後來發展成沿街叫賣的小商販。重慶火鍋隨著改革的春風迅速輻射全國。從西北戈壁腹地的格爾木,到東海之濱的國際大都市上海;從北方冰城哈爾濱到椰島首府海口,都有重慶火鍋店,隨處可以品嘗到重慶火鍋的獨特風味。
據說毛肚火鍋大約在清朝的時候開始出現在重慶的宴席上。抗戰時期,重慶的火鍋店大發展,火鍋店開的滿大街都是。二三十年代,重慶盧氏夫婦開了三五火鍋店,隨後出現了雲龍花園、書院、壹四壹、無醉、橋頭等知名火鍋店。在此基礎上,演變成了現代的重慶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