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鍋蓋面為什麽叫鍋蓋面?

鍋蓋面為什麽叫鍋蓋面?

之所以叫鍋蓋面,是因為清朝的時候,乾隆下江南,張嫂在鎮江的時候搞錯了。她錯把湯鍋上的小鍋蓋當成了大鍋蓋,放進了面鍋裏。煮出來的面條好吃,被乾隆稱贊,所以叫鍋蓋面。

雖然鍋蓋面的做法出現在清朝,但鍋蓋面的名稱只有30年的歷史。1979鎮江當地政府組織會議,提出推廣鎮江的建議。10以上的老知識分子認為鎮江老三太俗,建議改變看法。經過討論,他們提出了流行的新“三偏心”。

這句話逐漸刷新和覆蓋了老“三怪”,成為鎮江的名片。新“三怪”走紅後,鍋蓋面逐漸有了名字。

2007年,鎮江市成立了鍋蓋面協會,2009年,江蘇省政府公布了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鎮江鍋蓋面和昆山奧竈面是兩種面條制作技藝。

鍋蓋面的做法:

材料準備:面條、醬油、綿白糖、味精、蝦仁、八角、香葉、鹽、綠頭、熟豬油或香油。

1.首先把鍋放在中火上或者火不要太大。將清水蝦籽慢慢加入鍋中煮沸。3分鐘後,加入白糖。溶解後,慢慢倒入醬油。

2.然後小火煨1小時。冷卻後,將其放入容器中,準備使用。註意不要弄掉自來水。

3.之後,將清水放入鍋中,慢慢燒開。根據個人需要放壹些面,蓋上小鍋蓋,把空碗放在鍋桌上。將醬油和熟豬油逐壹倒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青頭和味精調味。面鍋燒開後,加入適量清水,使面熟。煮開後,開蓋去除浮沫,將面條壹根根撈出放入碗中,倒入適量面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