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至日,又稱“冬節”、“快樂的冬天”,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壹,也是八大天文節氣之壹,與夏季的至日相對,每年公歷65438+2月22日左右。
據說在北方的冬季至日吃餛飩意味著破陰釋陽,表達冬季至日新舊交接,迎新的意思。就連冬天的至日,在歷史上也曾被視為周朝的元旦,壹度是非常熱鬧的壹天;吃餃子也就是俗稱的“安耳朵”。民間習俗認為,冬天至日不吃餃子會凍壞耳朵,不利於農業豐收。
餃子、餛飩和包子是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的食物,被稱為“蒸冬”。在四川和山東棗莊,人們還流行在冬天的至日喝羊肉湯,這意味著驅除寒冷。雖然各地的飲食習俗不同,但吃餃子是最常見的。
南方人吃餃子,餃子用紅白兩色包著,象征陰陽友誼。在冬天的至日吃餃子也象征著又老了壹歲。另外,有餡的餃子也用來祭祖,沒有餡的用來祭神。沿海地區也有“曬冬米”的習俗。洗完白米飯後,它們被放在冬天的至日上曬太陽,留給生病的人將來煮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