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記者從市場上買了兩個煮花生,賣家說都是用水和精鹽煮的,其他什麽都不放。從外觀和口感上看,這兩個煮花生和平時自己煮的沒什麽區別。隨後記者按照商家的建議用水和精鹽煮了壹顆花生,和買來的花生壹起放在陰涼通風處。過了半天,自己煮的花生開始覺得又酸又粘,但是從市場上看,到了第二天,自己煮的花生又長又臭;雖然買回來的花生有壹些酸味,但是看起來遠沒有自己煮的花生在外觀上的變化大。同樣的水煮花生,從市場上買來的保鮮時間比自己煮的多壹整天。為什麽?
記者用甲醛自測管檢測了市場上買的花生榨汁。最後的結果是兩種花生都含有甲醛。
眾所周知,甲醛對人體的危害是嚴重的,而花生本身並不含甲醛,那麽市面上水煮花生中的甲醛是從哪裏來的呢?
青島大學化學實驗室高級實驗員馬說,有些食品中會添加壹些防腐劑,如苯甲酸鈉、二氧化硫等,但壹些無良商販也會添加壹些非食品防腐劑,如吊白塊、甲醛等,毒性相當大,所以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對從市場上購買的兩種花生進行了甲醛檢測。結果顯示,兩種花生中的苯甲酸鈉並未超標,但其中的甲醛含量分別達到22mg/kg和30mg/kg,嚴重超標。所以市面上買的這些水煮花生都添加了非食品防腐劑:甲醛、硫酸氫鈉或者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