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
蘆薈要用松軟透氣的土壤,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土壤環境,避免板結。但沙土過多往往會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長勢不佳。盆土常用的配方是腐殖質、園壤土、河沙的比例為2: 2: 1,也可用鋸末或熟煤灰代替河沙。
澆水
蘆薈素有“旱不死植物”之稱,壹般不少澆水影響不大,但如果土壤中有水分,就會導致根腐和淹水。冬季可15 ~ 20天澆壹次水,適當增加葉面噴水,以保持盆土幹燥。春天壹般5到7天澆壹次水。澆水的原則不是幹,而是澆透。
夏天需要2到3天澆壹次水,也要註意少在烈日下暴曬,減少水分流失。秋季蘆薈的澆水方法與春季基本相似,同時盆土要幹濕。
3.照明設備
蘆薈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生長。除了新種的蘆薈不適合曬太陽(培育半個月左右),只能早上看,其他時間都能長得比較好。
4.肥料
蘆薈可以作為氮、磷、鉀和壹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且為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以盡量使用發酵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
修剪
蘆薈長得比較快,想變成老堆就得不停修剪。把下面的枝葉剪掉,只留下樹幹,讓樹幹變得越來越壯,從而成為壹個大老樁。而且植物底部不太通風,枝葉太密容易滋生細菌害蟲。適當的修剪是為了減少病害,幫助萌發更多的側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