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壹晝夜,即24小時,被分成12小時。從零開始,順序是子時、醜時、印石、石矛、陳石、施思、正午、尉氏、申時、酉時、虛時、石海。
推排法:從年幹中推出月幹和分支。見1圖月表。如果年幹為甲或己,則當年正月的幹為丙陰;若年莖為B或G,則當年正月莖為五陰;若年幹為丙或辛,則當年正月的幹為庚寅;若年幹為丁或任,則當年正月的幹為任陰;如果年幹為戊戌或癸,則當年正月的幹為甲寅。
擴展數據:
子時:23: 00-淩晨0: 59
醜時間:1點-淩晨2點59分
印石:淩晨3點至4點59分
石矛:早上5點至6點59分
上午:上午7時至8時59分
施思:中午9: 00-10: 59
中午:11點-下午12: 59
沒有時間:13下午-14: 59下午
申請時間:15下午-16: 59下午
統壹時間:下午17-18: 59
時間:19 pm-20: 59 pm
石海:21點-晚上22點59分
若日幹是賈或自己,則日幹是賈;如果當天的樹幹是B或G,則當天的樹幹是C;若日幹為丙或辛,則日幹為戊子;若日幹為丁或任,則日幹為庚子;如果壹天的幹是E或癸,那麽壹天的幹是非nut。
擴展數據:
百度百科-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