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有“長江魚之王”和活化石的稱號,是國家壹級保護動物。但長期以來,網絡上和民間壹直流傳著壹種說法“人工養殖的中華鱘可以食用”。
世界上共有27種鱘魚,大部分是壹、二級保護動物。只有壹種鱘魚在有合法證件的情況下可以食用。
中華鱘
中華鱘是鱘魚科的壹種魚。常見個體體長0.4-1.3m,體重50-300kg;最大的個體長達5米,重達600公斤。它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所以被稱為“長江魚王”。身體呈紡錘形,頭尖長,嘴前有四根須。嘴位於腹側,有彈性,可以拉伸成管狀。身體覆蓋著五行又大又硬的骨鱗,背部壹行,體側和腹側兩行。
尾鰭彎曲,側鰭基部寬闊,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於背鰭前方,鰭和尾鰭基部有刺狀鱗片,腸內有螺旋瓣,肛門和引流孔靠近腹鰭基部,輸卵管開口遠離卵巢。
中華鱘是壹種底棲魚類,食性非常狹窄,屬於肉食性魚類。主要以壹些小型或移動緩慢的底棲動物為食。在海洋中,主要以魚類為食,其次是甲殼類,軟體動物較少。中華鱘幼魚主要以底棲魚類為食,如蛇夫魚和蛹、磷蝦和蝰蛇等,產卵期壹般停止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