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魚可分為大黃魚和小黃魚。大黃魚分布在南黃海、東海和南海,通常棲息在深海區。它從四月到六月遷移到近海並產卵。產卵後分散在沿岸尋找誘餌,然後在秋冬季節洄遊到深海區。
小黃魚分布在黃海、渤海、東海和朝鮮西海岸。春季洄遊至沿岸,3-6月產卵後分散在近海覓食,深秋返回深海,冬季在深海越冬。黃花魚壹般為混合食性,主要以魚蝦為食。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體型差異
小黃魚身體圓形,側面扁平,尾柄長兩倍。頭大,口寬傾斜,上下頜骨略相等。下頜不需要,下巴有六個細孔。上下頜骨有細齒,上頜外側和下頜內側牙齒較大,但無犬齒,腭骨和犁骨無牙齒,頭和體鱗較大,側鱗5-6,背鰭和臀鰭膜有2/3以上的小圓鱗,臀鰭條小於10,側管的2個小分支平行,但不相等。
大黃魚身體細長,側面扁平,體長約40-50厘米,細長的尾柄長約3倍,鱗片小,背鰭起點至側線有8-9排鱗片,頭大,粘液腔發達,下頜略突出,體黃褐色,腹部金黃色,鰭黃色或灰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