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魚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是湄公河流域特有的優質經濟魚類。在越南音譯為“Kabasha”,意為“三肥魚”,因為在生長過程中,這種魚的腹腔內已經堆積了三大塊脂肪,約占其體重的58%。
分布於柬埔寨、老撾、泰國、越南和中國。我國主要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南方地區引種栽培。
巴沙魚的生活習性
巴沙魚是群居的,經常生活在上層水,雜食性。在自然條件下,它們吃表面的小魚、小蝦、螺蚌、浮萍、水生植物,人工養殖環境下可以吃人工配合飼料。巴沙魚的腸道較短,為全長的1.2 ~ 1.4倍。巴沙魚耐缺氧,對養殖水質要求不高。
巴沙魚生長的最適水溫為22 ~ 32℃。低於20℃時,其生長速度會隨著水溫的降低而減緩。當水溫低於13℃時,會被凍傷直至死亡。[6]在湄公河流域,魚苗1年後可長到0.8 ~ 1.0公斤,第二年可長到1.5 ~ 2.0公斤,3年後可長到3公斤以上,最大個體可長到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