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叫“五味子”,後者叫“五味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曬幹或蒸幹,去除果梗和雜質。
唐等《新本草》載“皮肉五味酸甜,核硬,皆鹹”,故名五味子。五味子分南、北兩種。古代醫書稱之為“氣”、“玄”、“會”,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能滋補強身,藥用價值高,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可與瓊珍靈芝配合使用,治療失眠。
五味子目前沒有栽培品種,同樣的植物五味子也入藥。其商品名為“南五味子”,產於陜西、湖北、山西、四川、雲南等地,果粒小,肉薄,品質差。
五味子,俗稱花椒,重,藥五味子,藤,五梅等。,被古代醫書稱為“氣”、“玄”、“會”。它是木蘭科五味子的果實。多年生落葉藤蔓植物。植株可供觀賞,並且果為藥用目的被稱為“五味子”。東北和華北有野生或栽培植物。
遼寧省的品質最好,被譽為“遼寧五味”。蘇聯、朝鮮和日本也生產它。唐等《新本草》載“皮肉五味酸甜,核硬,皆鹹”,故名五味子。中國大約有20種五味子屬植物。華中產華中五味子的果實也入藥,稱為“南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