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香椿葉(“唐本草”)和春劍葉(“重慶本草”)的不同名稱。
來源為楝科香椿葉,植物形態詳見《香椿白皮》壹文。
化學成分葉子含有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c。
性苦性平。
(1)唐本草:“苦毒。”
②《醫林綱目》:“甘苦,平和。”
功能主要用於消炎、解毒、殺蟲。治療腸炎、痢疾、癤、壞疽、漆瘡。疥瘡,禿頂。
(1)唐代本草:“主要洗瘡疥風疽。”
(2)《生死場》:“幼蕾食之,風消之。”
(3)《陸川本草》:“健胃,止血,消炎,殺蟲。治子宮炎、腸炎、痢疾、尿道炎。”
內服用法用量:煎湯,鮮2 ~ 4兩。
宜忌(1)孟瑋:“動風,多食使人頭暈乏力。”
②趣味生活飲食譜:“多吃風動,有慢性病就不要吃。”
藥方①治赤白痢:香椿葉二至四片。酌情水煎。(福建民間草藥)
②唇癤的治療:將香椿葉搗碎,用酒沖服。(嶺南草藥采集記錄)
(3)治小兒頭禿,不能產:香椿、楸樹、桃葉取汁敷之。(肘部後面)
④漆瘡治療:春梢葉壹斤,艾草、紅浮適量。用開水沖洗。(重慶草藥)
提醒妳:香椿葉,中草藥,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