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在仲春和春末之交慶祝。清明有兩個內涵:自然和人文。它既是壹個自然節氣,也是壹個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節。掃墓、緬懷先人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它不僅有利於促進孝道和家庭記憶,也有利於促進家庭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合自然節氣和人文習俗,是人文和自然條件的結合,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民追求“天、地、人”和諧的思想,註重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遵循自然規律。清明節有豐富的節日和習俗。掃墓和踏青是清明節禮儀和習俗的兩大主題。禮俗這兩個傳統主題在中國自古流傳至今,從未間斷。
3.清明是中華民族的壹個古老節日。它既是掃墓祭祖的莊嚴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踏青、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清明節氣壹般在公歷4月5日左右,也就是春分後的第15天。此時生機勃發,陰氣衰微,萬物“去舊迎新”,大地呈現出春意盎然的景象,正是踏春踏青、掃墓祭祖的好時節。祭祖的清明節很長。有兩種說法:10前8天和10前10天。這近20天屬於祭祖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