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魚是尖吻蝮和異鱗蝮的總稱,俗稱春魚,其他綽號還有“圓雪(鱈魚)魚”、“白玉海豚”、“酥油魚”等。油魚是鯖魚科魚類,常見於世界各地的熱帶和溫帶海域。
雖然油魚中含有的蠟酯沒有毒性,但人體很難消化,在直腸中積累。所以,有些人吃了之後,會導致腹瀉、腸胃痙攣等不適,油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患者在進食後,最快30分鐘就會出現癥狀,大部分會在兩天內恢復。
也叫春魚。鯉科魚的肉。原始動物分布在長江上遊和岷江、沱江、西江、黔江。可入藥(見姚克誠《食本草》)。甜味,性平。益氣止血的功能。主治:腹瀉、吐血、崩漏等。劑量為100 ~ 200g。烹飪、配制藥膳,如“油魚參芪懷藥湯”、“油魚補益湯”。
蠟酯有40%以上,因為蠟酯的熔點高達1000℃,不能被人體分解吸收。因其脂肪含量高達20%以上,且工業上用於榨油,故稱“油魚”。
鱈魚市場基本上賣的是冷凍切片。銀鱈魚肉是白色的,肉上沒有特別粗特別明顯的紅線。魚鱗很密,是壹片壹片壓上去的那種。截面大的是真鱈魚,截面小的可能是油魚。這是因為鱈魚比油魚大。油性魚中間會有壹條淡黃或微紅的線,鱈魚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