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馬的相聲《買只猴子》:“他的外號叫馬大哈。他是我們部門的文書,寫作,壹些通知,報表,文字材料,都在他的掌控之下。這種粗心的工作不認真。”
釋義:指隨意、馬虎、拖拉、馬虎。壹切都很馬虎,也懶得認真檢討自己。我經常壹笑置之。稱這樣的人為“粗心大意”。
歷史典故
那個相聲的名字叫《買只猴子》,50年代風靡全國。故事說的是壹個叫“馬大哈”的幹部,以不負責任和粗心大意出名。他寫了壹個公告,本來是叫他“去東北角(天津)買50盒猴牌香皂”。但飛筆潦草潦草,錯寫成“去東北買50只猴子”。
結果馬大哈的領導也是官僚主義,不看內容就批;馬大哈的同事和下屬習慣了盲從的工作作風,沒有請示就出差執行任務,鬧出很多讓人捧腹的笑話。比如我走遍中國采購猴子;雖然各地對天津買家離奇的“采購清單”感到驚訝,但還是到處捉猴發貨;猴子運回來了,壹群猴子出來,大鬧“千貨公司”。
這段相聲壹度被批評為“反黨”,但“馬大哈”壹詞迅速傳遍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