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月亮節、月光生日、月亮節、秋天節、中秋節、月亮節、月亮節、團圓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中秋節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對秋天月亮的崇拜演變而來。
起初,“祭月”的節日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的“秋分”這壹天舉行,後來轉移到夏歷(農歷)的8月15日。有些地方把中秋節定在夏歷的8月16日。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持續了很長時間。
欣賞明亮的滿月
賞月習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享樂。據說這壹夜月亮離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自古就有飲酒賞月的習俗。
回娘家的媳婦,將來回婆家,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幸福和好運。魏晉時期就出現了民間中秋活動的文字記錄,但並沒有成為壹種習慣。在唐代,在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