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油潑扯面的簡介

油潑扯面的簡介

據元代韓奕所著《易牙遺意》記載:“水滑面: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劑。壹斤作十數塊。放在水中,候其面性發得十分滿足,逐塊抽拽,下湯煮熟。抽拽得闊薄乃好。”清代朝廷大臣薛寶辰在其著作《素食說略》中記載更為詳細:“其以水和面,入鹽、堿、清油揉勻,復以濕布,俟其融和,扯為細條。煮之,名為楨面。”書中還指出:“作法以陜西朝邑、同州為最佳。”關於楨條面的形狀,書中說道:“其薄等於韭菜,其細比於掛面,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其余如面片、面旗之類”。同樣壹塊面,能址抻成多種不同的形狀,可見技術的精湛非同壹般。

現今扯面的制法基本承襲舊法,和面時用鹽和堿面,以提高面團的筋韌性能,還有用“拉面劑”代替使用鹽堿的。如今扯面的形狀,有拉拽寬厚如腰帶的大寬長面,俗稱“biangbiang面”;有細薄似韭葉的二寬面;有細如銀針的龍須面;有粗繼如筷子的箸頭面;有三棱形似寶劍的劍刃面;有拽成短節的“空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