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中華鱘是我國壹級保護動物。大部分生活在長江流域,也有壹部分生活在珠海、渤海等流域。近年來,由於環境汙染,鱘魚的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水質汙染越來越嚴重。再加上人們的肆意捕殺,使得原本野生的中華鱘已經所剩無幾。雖然它們沒有滅絕,但由於持續的汙染和殺戮,它們的生存環境也岌岌可危。作為大自然的壹員,我們應該盡力保護它們,拒絕殺害它們。國家也采取了壹系列保護措施來緩解他們的瀕危危機。
中華鱘(學名:Acipensersinensis):是鱘魚科的魚類。常見個體體長0.4-1.3m,體重50-300kg;最大的個體長達5米,重達600公斤。它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所以被稱為“長江魚王”。身體呈紡錘形,頭尖長,嘴前有四根須。嘴位於腹側,有彈性,可以拉伸成管狀。身體覆蓋著五行又大又硬的骨鱗,背部壹行,體側和腹側兩行。尾鰭彎曲,側鰭基部寬闊,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於背鰭前方,鰭和尾鰭基部有刺狀鱗片,腸內有螺旋瓣,肛門和引流孔靠近腹鰭基部,輸卵管開口遠離卵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