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2月21日18: 02將迎來“冬季至日”節氣。從這壹天起,中國開始進入“九寒天”季節,也就是俗稱的“入九”。
歷史學家、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羅說,每年公歷65438+2月22日左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與對應的“夏季至日”相反,在“冬季至日”上,太陽幾乎直射在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南回歸線上。古代稱為“短日”或“短日”。“冬季至日”之後,太陽的直射點慢慢北移,北半球的白晝逐漸變長,黑夜逐漸變短。
擴展數據:
“冬季至日”是壹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時刻。當殷琦下降,楊琪上升,地下泉水開始發芽,這是冬天過去,春天來臨的標誌。然而,在天文學意義上,“冬季至日”意味著嚴冬應該及時到來。這是因為在“冬季至日”期間,北半球地面散失的熱量比吸收的熱量多。“三九”前後,地面積熱降到最低,天氣最冷。所以有“1929年不射,3949年冰面上走”和“三月九冷”的說法。
參考資料:
人民網-21,18: 02《冬天的至日》:陰天持續到太陽出來,陽氣從地面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