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慶祝豐收
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壹直流傳至今。古時每逢農歷十二月初八,中國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
臘八粥和臘八飯壹樣,是古代蠟祭的遺存。《祀記·郊特牲》說蠟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壹塊,和米***煮壹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臘八節的來歷
農歷臘月最重大的月份,其中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竈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壹天為臘日。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後來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據說,佛教創始人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