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指示
1.補脾胃用於脾胃虛弱,乏力,少食便溏。常與人參、白術、茯苓等配伍。,如沈淩白術散;用於治療脾虛帶下,常與海螵蛸、生牡蠣、茜草等配伍,如青黛湯。
2.補肺秦怡用於肺虛、氣喘、咳嗽,常與沙參、麥冬、五味子同用,如逐瘀鮑爾粥。
3.固腎澀精用於腎虛遺精、早泄、尿頻、遺尿,常與芡實、熟地、山茱萸同用。
此外,它還可以用來治療口渴。
用量及用法:10 ~ 30g,大劑量可為60 ~ 250g。研磨吞服,每次5 ~ 10g。滋陰宜生用,健脾宜炒。
如果禁止濕重或充滿瘀滯,則不宜單用。
據說山藥味甘,性平,潤澤,不寒,不燥,功效溫和。既能補氣,又能養陰,而且不滯,潤澤而不膩。是滋補中年之氣最平和的良藥。
山藥白術辨證,健脾益氣,治少瀉。而白術性溫燥,能補脾陰,也能燥濕,為脾虛食滯、濕瀉之人所用。山藥溫潤性平,補脾陽,也補肺腎。適用於脾陰不滿足時便秘少者。白術更有利於水固表,山藥有止渴澀精的能力。如果兩味藥壹起用,不僅能補脾,還能控制白術的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