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漫山變黃,天高雲淡,風清氣爽。坡上的柿子紅了,星星點點,格外醒目。
人們壹大早就去山裏摘柿子。工具是壹根細長的竹竿,竹竿壹頭是破開的。人站在樹下,將竹竿伸向長有柿果的細枝條,將枝條夾在竹竿的破口裏,只壹擰,“可吃”壹聲脆響,枝條斷掉,慢慢收竿,將柿子連帶枝條從竿頭取下,壹個兩個的也有,三個四個的也有,裝到筐裏。時間不長,就能摘到壹滿筐。眼看著壹樹的柿子就要摘完,卻停住手不摘了,每棵柿樹上總要留下十顆八顆的柿子,據說是留給鳥兒們吃的。
把滿筐的柿子背回家,撿熟透了的,先送到集市上去賣。余下略硬些的帶著枝條跟草繩編在壹起,掛到院裏的樹杈上,屋檐下,隨時可吃,也可再拿去賣。
山裏的柿樹也是每棵都要經過嫁接才能結出碩大的果實來的,真難為了人們爬高走低的那份兒辛勞。
外婆家就住在山腳下的小村裏,每到收摘柿子的季節,我都會在周末去湊熱鬧,倒不是能夠幫到什麽忙,最重要的是逛了這美麗的山景,又滿足了口腹之欲。山裏的柿子,甜到極致,那種蜜糖般的滋味恐怕壹生都忘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