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掃墓祭祖的重要節日。清明的意義在於如何表達對祖先和歷史的尊重,保持對傳統的敬畏和感恩,從而找到當代人的精神根源。
清明節對我們的意義在於如何表達對祖先和歷史的尊重,保持對傳統的敬畏和感恩,從而找到當代人的精神根源。人們直接將祭祖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聯系在壹起,認為清明節習俗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根的道德意識。
清明祭祖的真正意義在於,迫使人們銘記祖先之德,永不忘根。當代社會,傳統的大家庭生活方式已經瓦解,加上人員的高度流動性,家庭成員團聚的機會越來越少。清明節既可以表示對家庭的尊重,也可以表示對血緣和家庭的認可,還可以表達對祖先的感激之情。
關於清明:
清明節、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文化部公布的清明節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明節習俗:掃墓祭祖、植樹、放風箏、插柳、吃綠球、蕩秋千、踏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