饢在新疆歷史悠久,皮呈金黃色。古稱“胡兵”、“洛兵”。饢以面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酵面條,但放了壹點鹽,而不是堿。饢多為圓形,最大的饢叫“艾曼克”饢,中間薄,邊緣略厚,中心有許多花紋,直徑40-50厘米。
這種糯米是1-2公斤面粉,被稱為糯米之王。最小的饢有正常茶杯的嘴那麽大,叫做“托卡斯”饢,厚約1 cm。是制作最精細的饢,還有壹種直徑約10 cm,厚約5-6 cm,中間有孔的“格吉得”饢。饢的種類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很豐富。
擴展數據
饢的起源:壹般認為,饢是由中亞、西亞傳入中國的,是農耕文明的產物。需要強調的是,只有坑裏烤出來的才叫饢,反過來,即使形狀相似,也不能叫饢,因為具體。
饢在新疆有著悠久的歷史。有人認為是維吾爾人發明的,但考古證據無法證實這壹點。1972年,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中發現了殘饢,制作方法與現代維吾爾人的主食饢壹模壹樣。
據專家鑒定,這些遺骸埋葬於公元640年。我們知道,維吾爾人的祖先還在漠北高原。
百度百科-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