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雜草群落的結構有哪些特點?
稻田雜草群落結構包括垂直結構與水平結構兩方面。垂直結構是指從上到下各層的分層現象,如以水稻作參照物,從上到下分別為:稗、千金子、異型莎草、鱧腸、鴨舌草、矮慈姑、水莧、節節菜等。水平結構則較為復雜,在壹塊稻田中,由於邊際效應及各種因素的影響,熱量、空氣濕度及二氧化碳含量、光照、水分的分布很不均勻,造成了雜草群落水平結構上的差異,如田邊有較多的雙穗雀稗、空心蓮子草,田中空隙處光照較強,有較多的異型莎草,由於整地質量及人工下田操作,使田間凹凸不平,而影響到水層的差異,較高處濕生雜草較多,較低處沼生、水生雜草較多等。另外,從雜草群落角度看,田埂及田間雜草均屬同壹個水平結構的群體,由於田埂雜草種類多、結實率高,在種群結構、土壤種子庫種子的交流和傳送等方面均有密切的關系。其次,雜草本身的分布型及傳播進程的不同,也給雜草群落的水平結構帶來差異,核心分布型的雜草,以地下根莖蔓延的多年生雜草及新進入該地區的雜草,群落的水平結構差異均較大,可在某壹部分形成“群聚”的小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