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中秋節的起源是什麽時候?

中秋節的起源是什麽時候?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

中秋二字,按中國古歷法解釋是: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叫仲秋;而八月十五日又在仲秋之中,稱中秋。定八月十五為節,故名為“中秋節”。

中秋節之所以成為佳節,還在於月亮有種種美麗的神話和傳說。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

歷史發展

中秋節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古老節日,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時期已開始中秋賞月,宋代更為盛行。在這壹天酒樓要重新裝飾門面,紮彩綢牌樓,出售新啟封的好酒,店鋪堆滿新鮮佳果。北宋太宗年間,將八月十五正式定為中秋節。

明代已有吃月餅的習俗,清代開始將中秋、端午、元旦並稱“三節”。現在各地中秋節俗甚為隆重,民間以此日為家人歡聚團圓之期,探親訪友,互贈月餅。入夜,明月當空,新朋好友聚集壹處,邊吃月餅邊賞月,並借明鏡般的皓月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每逢中秋佳節,詩人們便大發感嘆,吟詩作賦。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