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京式月餅。京式月餅起源於京津及周邊地區,在北方有壹定市場,其主要特點是甜度及皮餡比適中,壹般皮餡比為4:6,以餡的特殊風味為主,口感脆松,主要產品有北京稻香村的自來紅月餅,自來白月餅,還有五仁月餅等。
歷史沿革
古代傳統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開始。
北宋之時,在宮庭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壹書,已有“月餅”壹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誌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