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歌曲《橄欖樹》的背景特征

歌曲《橄欖樹》的背景特征

橄欖樹

1970年代期間,臺灣省經濟剛剛起步,卻在國際上壹敗塗地。她被迫退出聯合國、保釣運動、尼克松訪華以及與美日等30多個國家分離。民族主義運動空前激烈。文學思潮總是跟隨著社會思潮。

強烈的失落感導致臺灣人努力在自己的文化中創造壹種“自己的東西”。在文學領域,壹直存在著詩歌與鄉土文學的現代論爭,許多熱衷於現代主義的文藝青年都成了鄉土文學。陣營的中堅力量。民族意識的覺醒體現在流行音樂中,流行音樂是臺灣省現代民歌的著名運動。

擴展數據:

1975 6月6日,剛從臺灣省國立大學學院畢業的作曲家、歌手楊在中山堂舉辦了“現代民謠音樂會”。這場演唱會被視為現代流行歌曲運動的起源,被視為“辛亥革命”的第壹槍,“現代中國民歌”的提法也引起了人們的關註。

通過對民間音樂的探尋,楊先賦予了民歌更多的民族色彩,並運用余光中的詩詞來表達。給人壹種對歷史文化的懷念。唱民謠通常會讓他覺得“壹種中國”。它被壓抑了很久,但焦慮、掙紮、進步的力量卻是囂張的。唱完就不會唱了。"

百度百科-橄欖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