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關於誰的故事?
七擒七縱是中國成語,出自《三國誌》、《舒舒》、《諸葛亮傳》,形容諸葛亮這個人物。七擒七縱也可以寫成七縱七擒,其中“縱”表示釋放,“擒”表示捕獲。原意是諸葛亮七次俘虜孟獲,七次釋放。後來他用策略說服了對方,同義詞是欲擒故縱。
七擒七縱源於三國時期諸葛亮平定蠻夷的歷史故事。據《三國誌·舒舒·諸葛亮傳》記載,劉備死後,蜀漢西南少數民族鬧事。諸葛亮率軍平息了南蠻之亂,七次活捉了南蠻首領孟獲,七次放了他。最後孟獲被說服,七擒由此而來。
《七擒七縱》主人公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宰相,名孔明,謚號臥龍,別名諸葛武侯。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漢昭烈皇帝劉備,輔佐他建立蜀漢政權,壹生功勛卓著,有大手筆決策、平定蠻夷、托孤白帝、六出祁山等。他的主要文學作品包括《老師的榜樣》和《戒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