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了芝麻和核桃,為月餅的制作增加了輔料。這時就出現了壹種圓餅,裏面填滿了核桃,叫做“胡餅”。
在唐代,月餅首次被記錄下來。到了宋代,關於“月餅”的記載開始增多。蘇東坡有詩:“小餅如嚼月,有酥有糯。”另外,“月餅”這個名稱最早是在宋代有記載的,但此時月餅還沒有流行起來。直到明朝,月餅才真正成為中秋節的官方食品,並逐漸在民間流傳。在明代的各種書籍中,開始出現大量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描述。到了清代,月餅的制作技術大大提高,不僅制作精美,而且品種也在不斷增加,供月亮吃的月餅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