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捕食各種農業害蟲,毒腺分泌的毒液可提取中藥“蟾酥”,具有強心、利尿、消腫、解毒的功效。常見的種類有中華蟾蜍、花背蟾蜍、黑眼蟾蜍等。
蟾蜍是無尾類和蟾蜍科的統稱。最常見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稱蛤蟆,在我省分布很廣。其背部皮膚上有許多疣狀毒腺,可分泌蟾毒靈,尤其是眼後橢圓形耳腺分泌的毒液最多,其卵也有毒性。人吃了幾分鐘就可以生病。首先,他們有嘴唇麻木,上腹部不適,腹痛,然後他們有神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瀉,頭暈等。嚴重者會昏迷,可能死於呼吸循環衰竭。
蟾蜍背上疙瘩裏的膿液中含有蟾蜍毒素,蟾蜍後耳腺分泌的白色漿液中的有毒成分之壹。漿液中的另壹種有毒成分是蟾毒配基的酯蟾毒。這種東西會讓人中毒,手上長痘痘。如果使用不慎,還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的神經系統癥狀,甚至可能昏迷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