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痰熱咳嗽、肺癰、腸癰、淋病、水腫、腳氣、痔瘡、鼻腔。
1《本經》:益氣。
2“不錄”:主煩不樂。
3崔禹錫《食經》:李水路,去淡水。
4《日華子本草》:去皮,風剝黑斑,潤膚。
⑤綱要:治腸癰。
⑥“本草靜姝”:能增進食欲,提神醒腦。
⑦《本草》:主治熱積於心經,水淋,鼻上酒渣,如豆、痛、黃水。
8《本草從初》:養肝明目。
⑨《本草鉤素》:主腹膿血積聚潰爛之要藥。
主治陳念祖:能潤肺化痰,也益胃。
⑾《山東中醫》:用於治療腎病、尿道炎、排尿困難、腳氣、水腫。
⑿《中國藥用植物圖說》:痔瘡腫痛,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