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壹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在歷史長河的洗禮下不斷演變,如今還保留的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等。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勸諫楚王聯齊抗秦而不得,反遭驅逐,流放出國都,在楚國為秦軍所破之後,屈原悲憤異常,抱石投江而死,其憂國憂民的大義胸懷,千百年來為人民傳頌。解放後,我國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