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是農村常見的雜草。它被稱為馬齒莧,因為它看起來像馬的牙齒。馬齒莧很活潑,生命力很強,所以每到它成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采摘下來帶回家做飯。還有的會把馬齒莧曬幹儲存起來,等到天氣冷了再吃。
馬齒莧幹的吃法有很多種,做成包子很常見。把家裏存放的曬幹的馬齒莧拿出來,用溫水泡上兩三個小時,然後切碎放在包子裏做成包子,非常好吃。
馬齒莧簡介
馬齒莧葉肥厚多汁,無毛,莖常呈紫色,葉互生,楔形長方形或倒橢圓形,可入藥,也可食用。馬齒莧喜肥沃的土壤,耐旱耐澇,生命力強。發源於南亞,傳至世界各地,中國各地均有分布,多為野外。
馬齒莧喜高濕,耐旱耐澇,積極向上。適合在各種田地和坡地,特別是中性和弱酸性土壤中種植。其發芽溫度為65438±08℃,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氣溫超過20℃時,可分期播種,陸續上市,可進行保護性栽培,進行周年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