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建設養鰻池:養鰻池應建在避風、靠近水源的地方,面積控制在50-100平方米,足夠小規模養殖。鰻池深度宜為1-1 m 5,並設置好進、排水管和溢流管。水池建好後,需要放入磚塊和石頭,為黃鱔提供棲息地。
2.鰻種的科學放養:經過消毒、註水後,鰻種即可放生。鰻魚種在播種前需要用2-4%的鹽溶液浸泡15-20分鐘,以殺滅體表的病原體。放流的鰻種規格要整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50-150條。為保持水、氣暢通,還可與泥鰍混合,改善水環境,增加溶解氧,快速提高黃鱔產量。
3.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檢查池塘的水。如果發現黃鱔露出水面,要及時換水,並註意清除池塘中殘留的餌料或雜物,在池塘底部鋪壹層稻草或麥稭,保持溫暖濕潤。由於黃鱔是壹種無鱗魚,容易受到病菌和寄生蟲的侵襲,所以要註意疾病的防控。常見的疾病有梅花斑、水黴、發熱、腐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