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錄:
1757《清本草新論》益氣生津。甘平補中焦,益氣,調理脾胃,消除中焦煩渴,微虛,很順。按古本草雲,不如入黨。
1765中引用了翁友良在《趙學敏本草綱目》中的辨析:黨參有代替人參的作用,其皮色黃橫,類似防風,故名防黨。江南徽州等地稱獅頭參,因其蘆頭大而圓,故古稱當氏參。產於山西省太行山區、六安地區等地,以勝。好吃,比棗肉好吃。
清末民初醫學家張在《本草正義》中寫道:“黨參能補脾胃,潤肺生津,強氣機,與人參相差不遠。健脾不燥,養胃陰不濕,潤肺不寒,養血不膩,振奮陽氣不僵不燥,尤為可貴。故古今方劑所用人參,皆可為蘆黨參所用,即各種證所用人參皆可為蘆黨參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