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寶豐縣鬧店鎮寺莊村曹燦超的大棚采用“螞蚱+羊肚菌”輪作模式,實現壹棚兩收。
39歲的曹燦超2013回鄉創業,系統學習蝗蟲養殖技術,開發養殖大棚20個,年收入約14萬元。
在培育蝗蟲的過程中發現,蝗蟲對溫度的需求很高,4月上旬至165438+10月中旬適合繁殖,但10月下旬至3月溫室壹直處於閑置狀態。
愛琢磨的曹燦超在多次查閱資料和技術人員後,想到了在蝗蟲養殖的“空窗期”種植羊肚菌。
“螞蚱+羊肚菌”的輪作模式,不僅把“冬季休閑棚”變成了“效益棚”,還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曹燦超說,目前來看,種植羊肚菌的效益是相當可觀的。栽培的蝗蟲從4月到165438+10月壹年能產3-4茬,壹畝地能產1000斤。去年每畝收益約14萬元。
最後壹只螞蚱出棚後,羊肚菌就種下了。畝產約1000斤,平均畝產收入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