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壹,春季第四個節氣。這壹天,中國民間有放風箏、吃春菜、立蛋等風俗 ,至於春分為什麽立蛋?原因如下:
據史料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的中國,最開始是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所以,立蛋與春分並不相幹,而是要使蛋的重心必須低於蛋中部最大周長的曲線位置。在古老的傳說中,春分這天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久而久之,春分立蛋就成了傳統。
春分之所以能立蛋是太陽直射赤道的時段,南北半球晝夜相等,就是說白天黑夜各十二小時等分,諺語說“吃了春分飯,壹天長壹線”。地球南北極的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處於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地心引力平穩,所以只有在春分這壹天,才是雞蛋能豎著不倒的最佳時間。對於孩子來說,立蛋的過程,也是培養做事耐心、靜心、專心的好時機,雖有輸贏,也不過是添了些歡笑罷了,大人也乘機在旁邊教育鼓勵,也是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