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例:
相傳禹辟伊闕後,水流湍急,(今洛陽壹縣)黃河中的鯉魚順洛水、伊水逆行。遊到伊闕龍門(今洛陽龍門石窟遺址)時,海浪滔天,紛紛躍起,意欲翻船。
會跳的都是龍,不會跳的額頭上都會留下黑色的疤痕。所以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贈崔》詩中寫道:“黃河三尺鯉原居,未能成行,隨魚俱歸。
從此,暮春時節,無數的金鯉魚順著黃河逆流而上,在玉門聚集,奮力跳躍。那些偶爾跳過去的,他們變成了黑龍,起飛了九天。龍擡頭的玉門關叫“龍門”,意思是“壹躍龍門,勝似百倍”。
“鯉魚躍龍門”的故事,經常用龍頭的章魚來表現。這面墻顯示,在滾滾的江浪中,鯉魚吐在龍門腳下,而章魚則躍過龍門,變成了壹條龍,展開翅膀,飛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