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面是中國陜西省的傳統面食之壹,是著名的西府小吃。寶雞岐山的臊子面最為正宗,流行於陜西關中平原和甘肅隴東。臊子的意思是肉丁,加上豆腐、雞蛋等小菜。對於陜西人來說,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
黃蛋皮,黑木耳,紅胡蘿蔔,綠蒜苗,白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臊子簡單,就是肉丁、牛羊肉,用各種調料、香醋、辣椒炒。
風味特征
肉末面和渣江面相比,肉末面更多、更細,要清炒、清蒸,不放甜面醬、豆瓣、幹辣椒。渣江面是北方的,肉少,比較肥。壹般用豬肉,鹹中帶甜,不放辣椒。
很多旅遊區都有專做農家樂的臊子面,成為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的新亮點,岐山旅遊的新突破。肉末面也讓岐山的普通農民走上了富裕之路,比如岐山的周公廟,五丈原的諸葛亮廟。周公寺附近的北國民俗村真正推廣了美味的民族飲食文化——臊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