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秋節氣習俗:貼秋膘。
民間有句話:初秋到,秋天胖,冬天去,春天好。都說人在天寒地凍之後要多吃肉,補充三伏天食欲不佳出汗帶來的不足,提高免疫力。然而,許多網友表示,生活不再是過去的樣子了。他們平日裏吃得很好,夏天也註意保養,所以那壹天的立秋不需要特別的輔食。
2.立秋節氣習俗:吃秋桃。
立秋時,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壹人壹個,吃完後保留果核。除夕之夜,桃核被扔進爐子裏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將拯救瘟疫壹年。
3.立秋節氣習俗:掛秤稱人。清代嘉興民間流行在這壹天用掛秤的方法給孩子稱體重,然後與長夏時的體重相比較,以測其胖瘦。減肥被稱為“苦夏”。當時人們認為既然減肥了,就需要“補補”,也就是立秋俗稱的“貼秋膘”。
立秋節氣的習俗是吃“福元”。此外,龍眼也被稱為“富源”